前不久,78歲的市民劉大爺?shù)绞兄行尼t(y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常規(guī)體檢,沒想到身體發(fā)現(xiàn)異常。 原來,超聲科醫(yī)生馮小凡發(fā)現(xiàn)劉大爺?shù)某曁崾緸椤半p側髂動脈瘤樣擴張”,考慮雙側髂動脈真性動脈瘤伴血栓形成,第一時間和劉大爺進行解釋,安撫其情緒,并立即上報。健康管理中心迅速開啟綠色通道,聯(lián)系對接血管外科、超聲科。 血管外科接診后,安排劉大爺接受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雙側髂動脈瘤”:左側瘤體約10×5cm大小,右側瘤體約5×3cm大小。經過與劉大爺及其家屬溝通后,決定先行手術治療左側體,右側瘤體后續(xù)密切觀察治療。 “如此大的髂動脈瘤存在體內,隨時有破裂的危險,且患者高齡合并系列基礎疾病,手術難度較大,要盡可能為患者考慮周全!毖芡饪浦魅、主任醫(yī)師黃驚鴻攜科室團隊與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醫(yī)師李棟林進行周密的術前討論,充分評估手術風險,制定詳細預案。鑒于劉大爺綜合情況,團隊建議實施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 術中,黃驚鴻團隊與李棟林密切配合,經導管準確釋放支架,成功隔絕左髂動脈瘤,解除破裂風險,重建髂內動脈,造影顯示血管通暢,血供良好,手術順利完成。 黃驚鴻表示,髂動脈瘤其實不是真正的腫瘤,是由于動脈壁的病變或損傷,形成動脈壁局限性或彌漫性擴張或膨出的表現(xiàn),猶如輪胎鼓出的包。瘤體直徑是動脈瘤破裂最相關的因素,瘤體直徑<3cm時需密切隨訪,直徑≥3cm或年增長率超過5mm,則有手術指征。動脈瘤一旦發(fā)生破裂,短時間會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死亡率高達50%~70%。 多數(shù)患者無癥狀,常在體檢時偶然發(fā)現(xiàn)。2/3的患者可觸及搏動性包塊,但因髂動脈走行在盆腔深部,動脈瘤較小或患者偏胖時往往難以觸及搏動性包塊。不到1/2的患者伴隨髂動脈瘤壓迫癥狀,如壓迫輸尿管時出現(xiàn)血尿、腎盂腎炎,壓迫直腸時出現(xiàn)排便痛、便秘,壓迫腰骶神經時出現(xiàn)下肢乏力、麻木。 根據(jù)搏動性包塊等臨床癥狀,結合超聲、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檢查手段,髂動脈瘤即可明確診斷。 對此,黃驚鴻建議,40歲以上人群體檢時可以進行血管方面的檢查,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和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士,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防治關鍵。 |
GMT+8, 2025-5-21 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