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投訴同比上升四成
昨天,記者從義烏市工商局12315舉報投訴中心獲悉,去年該中心共接到各類消費投訴3857宗,同比上升41.1%。經調解,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6.4萬元。據統(tǒng)計,商品質量類投訴占申訴總量的70%,居前四位的投訴分別是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百貨類、家用機械類、煙酒飲料食品類。服務類投訴占申訴總量的30%,居前幾位的分別是居民服務類、賓館餐飲服務類、快遞服務類、維修服務類。 【消費解讀】 通訊器材投訴上升 去年通訊器材申訴為426件,同比上升63.8%。問題主要集中在手機出現(xiàn)死機、觸摸屏不靈、按鍵不靈、自動關機、待機時間短、電板無法充電,以及售后服務推卸責任、維修時間長等。出現(xiàn)糾紛的原因在于目前市場上的手機質量參差不齊;銷售商售后服務不到位;部分經營者存在違法經營行為。 去年11月6日,義烏市民張先生買了一只手機,商家稱手機內存有4G,可張先生使用時發(fā)現(xiàn),手機的實際內存只有190MB。在工商人員的調解下,店家同意給張先生調換同品牌、同價格、不同型號的手機一只。 ☆提醒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謹慎對待那些外形靚、價格低、功能多但是品牌陌生的手機,理性面對廣告宣傳和店家的促銷,盡量選擇品牌過硬、售后服務有保障的商品。 鞋服投訴居高不下 去年鞋服投訴占日用百貨類投訴的73%,同比上升90.1%。問題主要集中在衣物的材質差、標志不規(guī)范、衣物破損褪色或起毛起球、鞋子掉跟脫膠,以及商家銷售假冒鞋服,不按鞋類“三包”規(guī)定解決問題等。 去年12月9日,義烏市民樓先生在一家服裝店買了一條發(fā)霉的牛仔褲,他要求退換,卻遭到商家拒絕。在工商人員的調解下,商家調換另一品牌的牛仔褲,樓先生則補交差價。 ☆提醒 消費者購買鞋服時,盡量選擇證照齊全、店面固定的場所;購買時仔細檢查衣服的外觀、包裝標志等是否存在;索取并保存好相關購物票據憑證、鞋類“三包”卡等,以便發(fā)生消費糾紛時容易維權。 洗染投訴翻了兩番 去年洗染投訴達98件,同比上升206.3%,主要涉及縮水、染色、串色、破損、遺失及洗衣卡過期等問題。義烏市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洗滌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又缺乏相應的行業(yè)標準,衣物原始價格認定難,從業(yè)人員參差不齊等,導致洗滌服務消費糾紛增多。 去年12月4日,義烏市民于女士在貝村路某干洗店洗衣服,發(fā)現(xiàn)粉色的衣服被染成了黑色。與商家協(xié)商送回廠家處理,結果衣服又被染成梅紅色,且多了一處破洞。于女士要求干洗店賠償,卻遭到商家拒絕。經工商人員調解,干洗店賠償于女士一張價值200元的洗衣卡。 ☆提醒 消費者應選擇正規(guī)、信譽好的洗衣店。在干洗較為貴重的服裝前,務必要求干洗店填寫好服務單據,并與干洗店約定保值金額等內容,一旦衣物洗壞,可以據此索賠。 快遞投訴上升61% 去年快遞投訴為147件,同比上升61.5%。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快遞公司送貨不及時,貨物丟失和缺損時有發(fā)生,快遞人員服務態(tài)度差,商家不履行保價明示義務等。 去年11月1日,義烏市民蔣小姐通過某快遞公司郵寄了一份從義烏到廣東的快遞。后來,蔣小姐發(fā)現(xiàn)貨物被快遞公司弄丟了,便要求快遞公司賠償,卻遭到拒絕。經工商人員解,快遞公司最終同意賠償。 ☆提醒 消費者應該盡量選擇口碑較好、網點多的快遞公司,快遞貴重物品盡量保價。簽收快遞時,最好在配送人員在場的情況下,當面照單驗貨。 |
GMT+8, 2025-9-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