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
聰明之舉21:培養(yǎng)吃飯能力 2-3歲的寶寶即將入園,面臨著步入“社會”的挑戰(zhàn),鍛煉好吃飯能力就顯得非常緊迫了。如若不然,入園后寶寶在吃飯能力上的落后必然影響到身體發(fā)育。良好的進食習慣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指進餐的規(guī)律性,即能否做到定時定量。對于2歲以上的寶寶,每天應安排好三餐三點(即早、午、晚餐,早、午、晚點);二是指食物的內容,即是否有挑食、偏食、零食的習慣,飲食結構是否均衡合理。 除了培養(yǎng)良好的進食習慣,還要鍛煉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放手讓寶寶自己嘗試用勺、碗吃飯。讓寶寶知道,錯過適當?shù)臅r候可口的食物就會不見了,如果不自己吃飽,別人不會替你操心。 聰明之舉22:吃水果 水果從來都是好營養(yǎng)的代名詞。然而,對于尚處在幼兒期的寶寶來說,它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全面的肯定。與谷類、甜食不同,給水果帶來甜味的主要是果糖,果糖攝入太多會造成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影響骨骼發(fā)育。 水果含有很多堿性元素,如鉀、鈉、鈣、鎂,能中和肉食中酸性成分對新陳代謝的影響。但如攝入太多,反會破壞寶寶體內的酸堿平衡,甚至導致腹瀉、嘔吐。2-3歲的寶寶,每天可以吃100-200克水果,相當于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或半個大蘋果。 聰明之舉23:吃粗糧 粗糧宜在2-3歲時正式進入寶寶的食譜。這時,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發(fā)育已相當完善,乳牙基本出齊。粗糧中富含的營養(yǎng)(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不同種類的氨基酸、鐵、鈣、鎂、磷等)能為寶寶所需,進食粗硬些的食物還可鍛煉他們的咀嚼力,幫助建立正常的排便規(guī)律。 然而,粗糧并沒有廣泛地進入家庭餐桌,許多媽咪分不清高粱米、薏仁米,也不知道用大豆、小米和白米一起蒸飯能大大提高營養(yǎng)價值。其實家中常備多種粗糧雜豆,利用煮粥、蒸飯的機會灑上一把,這是吃粗糧最簡便的方法。 聰明之舉24:預防缺鋅 鋅是媽咪非常關注的營養(yǎng)素。鋅缺乏在幼童中并不少見,缺鋅的寶寶個子矮、體重低、胃口小,嚴重時還表現(xiàn)出貧血、異食癖。斷母乳、愛出汗、飲食偏素、經常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都是造成缺鋅的因素。 另外,如果媽咪在為寶寶烹制輔食的過程中經常添加味精,也可能增加食物中的鋅流失。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易與鋅結合,形成不可溶解的谷氨酸鋅,會影響鋅在腸道的吸收。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jù)表明寶寶缺鋅,不適合采用藥物補鋅,以免造成補鋅過度之害。食補同樣有效,而且安全,禽蛋、魚、肉、大豆等都是鋅的良好來源。 剛剛離開媽咪的懷抱,能夠四處探索的2-3歲寶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易受到鉛中毒的威脅。汽車尾氣、報紙、油漆、水源、灰塵等等,無一不是含有大量的鉛,還有一些食物也含有大量的鉛。有人認為,1/8個用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松花蛋,就可使2歲的寶寶對鉛的攝入量超標5倍。 鉛中毒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廣泛,從智力到身高,從免疫力到造血功能。寶寶的健康無力承受過量的鉛害,營養(yǎng)不均衡,膳食中缺乏鐵、鋅、維生素C及蛋白質,都會增加鉛的吸收,減少它在體內的排出;反之,合理均衡的膳食及良好的營養(yǎng)狀況,都能對抗鉛的威脅。 |
GMT+8, 2025-5-13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