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放學時間,一群群戴著紅領巾的孩子走出校門,或直接回家,或奔向輔導站,和他們小小身板不相稱的是背后又大又重的書包,還有那鼻梁上架著的眼鏡。
小學生的周末也不輕松,跳舞、學琴、下棋、畫畫、練書法,還有打球、學拳等等,大多數孩子至少都會涉及其中的一兩樣,光學不夠,每年還要參加各種考級。
對城區(qū)的小學生而言,以上場景應該更不陌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參與其中。素質教育的口號已喊了多年,但在現實中,小學生課內、課外的負擔依舊沉重。今年我市兩會期間,教育問題依然是大家熱切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少政協(xié)委員把目光投向小學素質教育。除了委員身份以外,他們還為人父母,在這方面或多或少有切膚之痛。
市政協(xié)委員蔣國勇在提案中呼吁:要加強小學生素質教育。在他看來,現在小學教育中的課程模式化太強,缺乏變通的靈活性,很多中小學都通過大量開辟第二課堂來增加素質教育內容。這種累加教育,既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又浪費了教學時間,還增加了學生負擔。
社會上還存在一種誤區(qū),認為素質教育就是指琴棋書畫。為了讓自家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開始施壓,等孩子上小學了,還要讓他們進課外補習班。此外,目前小學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只重視形式和結果、忽略內化過程等現象。為此,蔣國勇建議,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學校應著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素質教育為標準來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依托各界力量,建設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基地。
也有政協(xié)委員表示,強化素質教育,學校有責任,父母更責無旁貸。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以后的“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優(yōu)質就業(yè)”等成長道路上一路凱歌,不惜財力和精力,卻忽視了孩子身上的壓力?梢姡谒刭|教育的問題上,家長們也需要好好反省!芭囵B(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學校、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