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籍“中國好人”劉柱事跡經本報報道后,引起了諸多義烏愛心人士的關注。10月底至今,劉柱共接到了三筆“愛心訂單”,均已如期交付。加工點的近20名殘疾員工成了平車熟練工。不過,由于后續(xù)訂單跟進乏力,工人們常常無單可做。“721托養(yǎng)中心”的經費,又開始捉襟見肘。為此,上周五,劉柱不得不再來義烏攬平車訂單。
從義烏收獲了點點感動
劉柱是江西撫州市樂安縣公溪鎮(zhèn)人,之前入選了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國好人榜”。他在當地辦有一個“721托養(yǎng)中心”,中心有13名智障、腦癱兒童,另外還有一個以殘疾人為主的加工點。
上周末,他和同伴一起走訪了義烏廿三里工業(yè)區(qū)的部分企業(yè),其間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在電話中邀請他們吃飯。
打電話的人名叫王如想,江西潘陽人,在義烏幫人送貨。見面后,王如想對劉柱說,以后來義烏可由他安排食宿,還可幫忙牽線介紹訂單。之前,王如想在一家帽子廠送貨,老板對他頗為信任。不過,由于今年外貿訂單已接近尾聲,眼下廠里的平車活并不多。
“我能力有限,能幫一點是一點!弊陨砑揖巢⒉缓玫耐跞缦胝f,他被劉柱的事跡感動。若以后情況好轉,他愿盡更大努力。
另外,一名做雨傘生意的義烏老板也與劉柱取得了聯系。他手上有一批訂單,愿意發(fā)往人工成本更低的江西做,并表示這兩天有時間,要去當地踩點。
劉柱說,這段時間來,他從義烏收獲訂單的同時,也收獲了諸多感動。之前,一名義烏的老板娘,看到新報對劉柱及“721托養(yǎng)中心”的專題報道后,專程跑到郵局往樂安匯了3000元錢。
就在臨走時,王如想還自掏腰包買了一些棉襪讓劉柱帶回去,送給“托養(yǎng)中心”的孩子們。
三批單后員工成熟練工
劉柱一手操辦起來的平車加工點正逐漸步入正軌,這一點從員工操作平車的熟練上可看出來。
43歲的殘疾員工周國富是加工點驗收員。他說,開始時大家對平車非常陌生,軋邊、上拉鏈等工序都不熟練,返工是家常便飯。不過,經過三批訂單的“洗禮”,平車水平明顯提高。做一個靠墊套,軋邊、上拉鏈、翻面三道工序,早先要四五分鐘,現在一兩分鐘就搞定,返工也越來越少。
10月底,義烏“德道家紡”的負責人劉歡,知悉劉柱義務開辦“721托養(yǎng)中心”后,率先往江西樂安發(fā)放了一萬個靠墊套。11月,劉柱又接到對方兩筆靠墊套的平車加工訂單。
“三批貨都已順利交付,大家的平車活也越干越好!眲⒅f,廠里的殘疾人員工大多是一只腿健全,一只腿不便,但踩平車沒有一點問題,而且大家學得特別認真。
收到貨的劉歡說,加工點的貨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完成達到交貨的要求。
再訪義烏想多攬平車單
員工們越來越熟練,但加工點接到的訂單并未明顯增加。原本一批貨可以做一星期,現在三四天就可以搞定。所以,加工點的員工們,仍有相當多的空閑時間。
為此,劉柱和加工點的三四名殘疾人員工驅車四五個小時,再度來到義烏。
“訂單銜接不上,大家還是感覺‘吃不飽’。”劉柱說,加工點的接單能力已大大提高。另外,除去員工工資,剩下的加工費已很少,難以從根本上補貼“721托養(yǎng)中心”的費用,殘疾兒童的康復計劃也會受影響。
加工點共有20多名殘疾人員工,劉柱原本將其定位為手工活加工基地,但上次義烏之行給他留下了印象:平車訂單更容易接,利潤也略高。所以,回江西樂安之后,他備置了平車,對員工加以培訓。此次來,他希望可以接到更多的平車加工訂單。
目前劉柱的加工點共有10臺平車,平車熟練工20多人。如果訂單充足,他會考慮再添置機器。
如果你愿意再幫劉柱和“721托養(yǎng)中心”的13名殘疾兒童一把,歡迎撥打新報愛心訂單熱線:13907046989、15057954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