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熱心讀者向本報反映:“位于廿三里街道后義村南側,有一處違法建筑用于辦廠,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
違建面積約600平方米
昨日上午,記者在廿三里街道相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位于后義村南側的違建現場。在現場,記者細數了一下違法建筑,一共是13間房子,房內的設備已經搬空,留下一些零碎的廢棄物。這些房子用彩鋼板做頂,大部分彩鋼板已拆除,只剩下破舊的一點彩鋼留在屋頂。
據廿三里工作片的工作人員介紹,后義村南側原本就有兩間農用房:一間是解放前的抽水機房;一間是碾米房。2006年,村民王某提出向村里租用這兩間農用房,用于辦廠。由于規(guī)模擴大,原先的兩間農用房不能滿足生產所需。2008年,王某在沒有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在農用房右側搭建了13間廠房。
收益成了拆違的阻力
廿三里工作片的工作人員說,后義村南側的集體用房是由村兩委出租給王某。王某私自搭建了這13間房子,同時也是每年付租金給村里,但畢竟是沒有審批過的房子,根據規(guī)定必須拆除。
后義村村委主任王樟星證實,王某每年付錢給村里,這筆收入是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
雖然集體用房的出租給后義村村民帶來經濟利益,但該區(qū)塊鄰近甬金高速,正對面就是義烏江,不僅影響義烏江的水質,也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兩路兩側”等工作重點整治的對象。
“三改一拆”行動展開以來,廿三里街道及其廿三里工作片就把該區(qū)塊列為了重點對象。然而,一個“拆”字說起來容易,執(zhí)行起來卻很難。一邊是企業(yè)主一時無法找到合適的場所,另一邊是拆掉后,掐斷了后義村村集體的一項經濟收入,成了拆違中的最大阻力。
10日進場拆除違法建筑
面對困難和阻力,廿三里街道相關工作人員立即開展工作,工作片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一方面反復上門做租戶的思想工作,讓租戶認識到拆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幫助租戶尋找新的廠房。經過近2個月的努力,目前已取得租戶的理解與配合。
廿三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該區(qū)塊被列入拆除項目開始,工作片工作人員便時常給租戶方負責人“打預防針”,告訴他這個區(qū)塊必須要拆的,讓他早作打算。因此,去年10月份下達拆除通知書,12月份列入拆除對象后,租戶便積極尋找新址,通過20多天的尋找聯系,租戶已經找到了新的廠房,同意將東西先搬到其他地方,讓拆違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昨日,記者在拆違現場看到,13間違法建筑的彩色鋼棚房頂已拆除!白鈶敉跄秤1月5日已經騰空房屋,1月10日進場徹底拆除這600平方米的違法建筑。拆后的場地,將進行復墾。”廿三里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