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秋九月的風從赤岸鎮(zhèn)魚曹頭村山坳處吹過,坐在“丹溪·中郵驛站”前等待公交車的村郵員朱加良不由得挺直身姿并伸直了脖子,“大概十一點左右會到! 去年初,恒風集團與郵政公司合作并開通了507路公交(魚曹頭)線路的“交郵合作”業(yè)務,即由公交車代送郵件進山村。作為村郵員,朱加良負責村里所有郵件接收和送件服務,他開在村口的小賣部門前也掛上了“丹溪·中郵驛站”的牌子。日復一日的堅守中,他對507路公交車到達村里的時間了如指掌。 9月11日上午,山風清爽,驛站前的小操場曬滿了做掃帚的地麥,秋意初顯。當507路公交車沿著彎彎山路駛?cè)氪迩f,朱加良迫不及待起身與公交車司機朱三弟揮手。朱三弟將車輛停到驛站門前,待車內(nèi)乘客陸續(xù)下車后,再將公交車搭載上山的一袋快遞交到朱加良手里。“今天量不多,可以稍微輕松點!敝旒恿记妩c快遞量后笑著說。 隨后,朱加良將快遞一個個取出,并根據(jù)收件人的信息撥打電話。有的村民會自己過來取件,有的村民年事已高,腿腳不便,朱加良就會送件上門。“我們村老年人較多,有的老人出門不易,我就跑個腿,也沒什么!敝旒恿颊f。 魚曹頭村位于赤岸鎮(zhèn)南面大巖頭山間,海拔500米,山路蜿蜒,一年中有200天云霧繚繞。正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和郵路的發(fā)展之路也像山路般蜿蜒。當被問及過去快遞怎么進村時,朱加良無奈地搖頭,思緒飄向了遠方。 出生于1966年的朱加良是土生土長的魚曹頭村人,從小到大,他都很向往山下的便利生活。長大后,他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城區(qū),從事過建筑、汽修等行業(yè),嘗盡了生活的苦辣辛酸。 “我們村公交車1989年開通,雖然一天就一趟來回,但足以方便村民出行!敝旒恿颊f。2005年,赤岸鎮(zhèn)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將柏油路從山下通到了魚曹頭村,交通的便利也為郵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2015年,在外漂泊多年的朱加良決定回老家照顧年邁的父母。此后,朱加良夫妻倆在村里開了一家小賣部,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 2021年,習慣網(wǎng)購的朱加良常常會上網(wǎng)購買一些玩具、漁具等,但與城區(qū)生活不同,這些快遞都送不到山村。為此,他只能自己開車下山到赤岸鎮(zhèn)區(qū)取快遞,如看見同村人的快遞,也會順便帶上山!岸嗟臅r候一次運40多個快遞,最少也有10多個。”每隔三四天,朱加良就要下山一趟。 去年初,乘著恒風集團與郵政公司開通“交郵合作”業(yè)務的東風,朱加良成為村郵員。每天,公交車會滿載乘客與快遞進村,他也無需再自己下山取快遞!艾F(xiàn)在常住村民只有100多人,大多數(shù)都是老年人,公交車能及時將老人定期所需藥物和快遞送上來,效率比我高多了!敝旒恿夹χf。 有了公交郵路通進村的便利,魚曹頭村的老人們也敞開了心。“有幾位老人很擅長網(wǎng)購,經(jīng)常買生活用品,是村里的消費主力。”朱加良說,他家里的空調(diào)、電動三輪車也是網(wǎng)購之后快遞送上門的。 這兩年,進村的柏油路又被重新修繕了一遍,每到周末,偏遠的魚曹頭村都會迎接上百位游客觀光游玩。小小的山村,在公交與郵路的步步發(fā)展中變得越來越熱鬧。 記者從恒風集團了解到,目前,恒風集團開通的客貨郵線路已有6條,包括赤岸鎮(zhèn)的507路(魚曹頭)、501路(官余)、538路(慈溪),上溪鎮(zhèn)的605路(貝家)以及大陳鎮(zhèn)的393A路(北山)、393C路(紅峰)。這些公交車,載著村民們滿心期待的快遞,緩緩駛?cè)氪迩f,而這些曾經(jīng)的偏遠山村,也從此不再偏遠。 |
GMT+8, 2025-5-22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