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在村里上幼兒園,教室里沒有燈,桌子是水泥板做的,凳子要自己帶,放假又把凳子帶回家。這樣的生活,是我的孩子無法想象的!7月12日,張征軍如往常一樣,到了周末就來到后宅街道上金村父母家中小住幾日,并在村口的景觀空地上練起了武術。
“80后”的張征軍是上金村人,初中畢業(yè)就離家去了少林寺學武。如今,他在義烏市區(qū)開了好幾家武館,說起老家上金村,他既感慨又自豪。對于村里的變化,他說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現(xiàn)在的上金村,滿足了很多人對田園生活的想象:蔬菜瓜果整整齊齊地碼在田地里,一條石鋪小路彎彎曲曲通向“小西湖”,村口空地的小景觀修整得干干凈凈……張征軍不僅每個周末都回村小住,還時常帶朋友過來玩?粗謇镉撵o整潔的游步道,他想起自己小時候上小學,每天要早起去鄰村,下雨天踩著泥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路去學校,覺得現(xiàn)在的日子好幸福。
上金村是后宅街道較早推行垃圾分類的示范村,村民對垃圾分類擁有清晰的概念,村里不論男女老少,都知道垃圾分類就是愛護家鄉(xiāng)環(huán)境,人人以此為榮?粗謇镎麧嵉睦诸惢厥照,張征軍說:“小時候,村里人都沒有什么垃圾分類的概念,平時垃圾就堆在門口,多了就點一把火燒掉。跟鄰村比起來,村里多是老房,沒什么新房子。”而這些都已成為回憶。如今的上金村,無論是村口公路還是村內小道,都看不見瓜皮紙屑,也沒有亂堆亂放現(xiàn)象。村里即將迎來有機更新,正向著城市化文明穩(wěn)步邁進。
作為后宅街道最北邊的小村,上金村與浦江縣僅一山之隔,村里與外界的交流不多。過去有浦江的村民步行翻山來村里,與喜歡武術的村民交流,這也吸引了小時候的張征軍駐足聆聽,覺得是個十分新奇的事情。當年,他與村里其他孩子一樣,晚上喜歡跑到村中的小店看電視,尤其迷戀武俠劇,武俠夢的種子就在他幼小的心中悄悄種下。初中畢業(yè),他選擇去少林寺練武,那時,村里只有小賣部一部電話,與家里聯(lián)絡他大多是靠寫信。20多歲時,張征軍學成回到家鄉(xiāng)義烏,就留在了市區(qū)工作,由于交通不便,一年才回村里一兩次。
近幾年,村里整體環(huán)境變美了,交通也十分便利,他一有空就回家看看。今年疫情期間,他連續(xù)在老家住了兩個月,發(fā)現(xiàn)村民們的健身意識越來越強。村里的籃球場上,經(jīng)常能見年輕的村民在打籃球。還有村民自發(fā)組織了舞蹈隊,一到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在村里的空地上翩翩起舞。空閑時分,村民們沿著游步道散步,走到村里的“小西湖”乘涼,放松身心。每年春節(jié),上金村文化禮堂上演“村晚”,張征軍就帶著武館的孩子們去表演一回,向村民們展現(xiàn)傳統(tǒng)武術。
看著越變越美的家鄉(xiāng),越來越小康的鄉(xiāng)村生活,張征軍也想為村里出一份力。他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村小康,接下去每年寒假,他打算回村開設公益武術課堂,帶村民們鍛煉身體,弘揚傳統(tǒng)武術精神。 |